替代生態修復,異地集中修復,勞務代償…… 蘇州探索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多元化實踐
江蘇省蘇州市太湖生態島最東端的居山灣,曾是一個廢棄多年的礦坑,如今,這里新種不久的水杉生機勃勃。曾經的礦坑,也有了全新的名字——碳匯林。
居山灣的蛻變,得益于2022年5月建立的江蘇省首個集修復示范、法治警示、科普交流和監測監控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基地——蘇州市太湖生態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示范基地。
據悉,這個基地以太湖生態島建設為契機,通過建立替代性修復項目清單雙向匹配機制,引導市域范圍無法原位修復的賠償義務人,靈活采用多種方式集中開展替代性修復,在太湖生態島留白之處開展多元化替代修復實踐,為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困局提供了樣本。
建設示范基地,提供多種替代生態修復場景
生態環境受到損害,誰有賠償義務?該怎么賠?記者了解到,2018年試行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在很多方面給予了明確規定和執行標準,但實際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侵權人本身沒有賠償能力,怎么承擔責任?被生態損害的原位無法修復,怎么辦?
于是,蘇州開始探索替代性修復方式。
2022年5月,蘇州市生態環境局、蘇州市人民檢察院、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聯合出臺《蘇州市太湖生態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示范基地建設方案》,明確在太湖生態島規劃范圍內(包括金庭鎮區域范圍的西山島等27個太湖島嶼和水域,陸域面積84.59平方公里)建設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示范基地,著力打造“三片區”“兩中心”和“一平臺”,即“碳匯林片區”“增殖放流片區”“生態環境修復示范片區”“生態環境法治與警示中心”“生態環境保護科普與交流中心”以及“生態環境監測監控展示平臺”。
抔土、澆水、種樹、插牌……2022年5月25日,在蘇州市太湖生態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示范基地的居山灣碳匯林片區,一份金額為55901元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正式簽訂。蘇州某混凝土有限公司通過在此種植117棵水杉,完成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替代性修復,這標志著蘇州市太湖生態島環境損害賠償示范基地首個替代性修復實例落地。
“太湖生態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示范基地為賠償義務人提供了多種替代修復場景?!?蘇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鶴說,“因地制宜,推進替代修復模式是基地最大的亮點?!币簿褪钦f,對蘇州市域內客觀上無法原位修復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可以引導賠償義務人結合太湖生態島實際,靈活采用“補種復綠”“增殖放流”“護林護鳥”“勞務代償”等方式開展替代性修復。
突破創新豐富修復案例,開展生態環境異地集中修復
“這種處罰,讓我們感覺很羞愧,也切實體會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今后我們會致力于綠色化發展,將企業社會責任落到實處?!?023年4月22日,太湖生態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示范基地首個勞務代償案件落地,涉事企業職工徐某在金庭鎮“太湖生態島志愿綠V站”開展景區環保志愿服務活動后,十分感慨。
據悉,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蘇州某電器公司違法排放有機廢氣,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損害,涉案金額3900元。經蘇州市、吳中區生態環境局與金庭鎮多輪溝通協商,決定在該鎮志愿綠V站設立太湖生態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示范基地勞務代償點。這家公司主動提出以勞務代償形式履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在太湖生態島開展為期3天、共13人(次)的環境保護相關工作。
太湖生態島是江蘇首個以立法形式保護的太湖島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示范基地的創建是基于民法典綠色條款,踐行“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理念,依靠“主動磋商、司法保障”機制,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僵局,推動賠償義務人通過異地集中生態修復的形式,履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夭捎脛趧沾鷥?、異地修復等替代性修復模式,強化生態環境損害的治理修復主體責任,傳播生態環境資源司法理念,集中展示修復成效,有效發揮警示、教育、引導作用。
蘇州市吳中生態環境局法宣科科長賀亮介紹,蘇州全市范圍內都可以到太湖生態島上來落地,開展生態環境異地集中修復。
截至目前,這個基地已落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25件,共涉及生態修復資金約200萬元,打通了環境污染點到基地開展替代性修復的新路徑。這25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落地形式多樣,有的是通過種樹,有的是通過增殖放流,還有的是通過生態修復。
“社會意識的空白,是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的難題之一,也是下一步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碧K州市生態環境局法規處處長張丹表示,蘇州市將以建設太湖生態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示范基地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橫向協同、上下聯動、監督有力”的聯動機制,加強跨部門案件高效辦理,定期會商會辦,形成管理合力;以受損生態環境恢復為目標,督促賠償義務人履行修復責任,面向賠償義務人群體開展專題宣傳培訓,豐富公眾參與方式,不斷提升群眾環境獲得感。
(中國環境報 李莉 黃溢)